没有因为有人传播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企图颠覆社会主义政权就神经过敏,相反,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尤其是使自由首度进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使高放先生早年主张的没有自由就没有社会主义的论述成为了党的核心价值导向之一。
宪法由序言开篇,最根本的就是要表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历史的结论和人民的选择。吴邦国委员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以这次修改宪法部分内容为契机,广泛、深入地宣传宪法,普及宪法知识。
但是,任何人都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除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以外,其他三件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国家和民族的独立、生存与发展始终是最重要的人权,也是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的根本保证。现行宪法正确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起来并正在发展壮大的事实,肯定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这些修改或者补充的内容,都是关系国家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总的来看,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又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认识的深化,从而使宪法更加完善,成为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国情、与时俱进的宪法,对于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
(3)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因此,比较来比较去,最后确定还是把四项基本原则写入序言为好,认为在序言中用叙述历史事实的办法对四项基本原则加以阐述较为顺理成章。现行宪法实施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加快推进,旧的经济体制不断突破,新的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萌芽于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于50年代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基本组织形式(政体),是全国人民管理国家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们党在政权工作中走群众路线的最好、最有效、最重要的形式。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江泽民同志指出:维护宪法尊严和保证宪法实施,维护国家的政令和法制的统一,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2)各级人大和它的常委会实行民主集中制,集体行使权力,集体决定问题,以求真正集中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这些修改或者补充的内容,都是关系国家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总的来看,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又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认识的深化,从而使宪法更加完善,成为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国情、与时俱进的宪法,对于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
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而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了国家根本法的保障。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即社会主义民主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统一的,同坚持改革开放也是统一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现行宪法包括四个宪法修正案,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并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结合起来,从而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立法法还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违反宪法、法律的审查,作了具体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首先是各民族一律平等。
此外,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着眼于祖国统一大业,宪法还对设立特别行政区作了特别规定。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明确要求全党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4)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实行中央和地方分权,充分发挥地方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方的建设事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有利于加快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需要强调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否则,就会妨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妨碍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我国是一个集中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不然的话,国家就会大乱,社会就会动荡不已,那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了。这三件大事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规定我们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实际也就肯定了工人阶级通过它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实行领导。
但是,任何人都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因此,学习法律,首先要学习宪法。
只有深刻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一是社会主义,二是初级阶段,才能准确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自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宪法确定的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四个宪法修正案肯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主要是规定了:(1)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两项基本原则,当然应该写入宪法条文,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违反。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宪法序言回顾了100多年来中国革命的历史,指出20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变革,其中有四件最重大的历史事件。(2)确定了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正因为这样,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依法治国,必须维护以宪法为核心和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宪法序言在明确规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又明确规定了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6)废除国家最高领导职务事实上的终身制。
按照这一条的规定,用马克思主义(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占领思想阵地,对人民来说是个教育问题,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则是法定义务。宪法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是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
(5)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设立审计机关。提高全体公民履行这些法定义务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按照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来处理公民个人同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同其他公民的关系,建立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养成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公德,正是在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认真审议并高票通过了现行宪法发展进程中的第四个宪法修正案,实现了宪法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宪法由序言开篇,最根本的就是要表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历史的结论和人民的选择。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3)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特别是通过第三次和第四次对宪法部分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补充,先后确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实现国家指导思想的两次与时俱进,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同时,实践没有止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宪法也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县级以上各级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它的常委会。